世界观
Published in Peking Univercity, 2024
释有三界(参考起世经, 这里分的更细), 道有天地人三才.
《易·系辞下》: “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 有地道焉. 兼三才而两之, 故六.”
《易·系辞下》: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易经认为天地人是世界中的三类法则, 释家则直接描述成了三个世界. 实际上这二者完全相同, 不信可以去翻起世经. 我是汉族人, 对神佛敬而远之, 因此这里我只对道家的说法作注释.
法则
首先是关于法则, 这里我换一个motivation, 因为古经只做参考和输入, 不能掩盖思考这一本源. 我们从无到有地探索世界, 而非崇拜某一学说或某些个体, 后者让我感到恶心. 先问一个看似与世界观无关的问题:
我们最直观的对人类社会, 或者地区中的人群的刻画应该是什么?
我想应该是个体和我们为每个个体赋予的身份, 这一构型给出所谓社会分工以及人与人的联系. 我们常用或者潜意识里常用这一体系来确定自己的定位, 判断别人的定位, 控制和评价自己和其他人的行止. 比如给我一个定义:
问题来了, 是什么约束了我按”北大人” 行止呢? 这个客观实体也就是北大的规则, 中国有中国的社会规则, 自然人有自然人遵循的法则. 北大的规则(狭义上) 作用于校园范围内, 它让老师成为老师, 它让同学成为同学, 它让服务人员成为职工, 它催生了所有现象. 它还有更多的性质:
- 可以是很多条更细分规则的整体.
- 有的可以违背, 违背有惩罚, 所以惩罚也是规则的一部分
- 有的不能违背, 不是因为不允许, 而是做不到
- 有的由先人制定, 有的由人的生物性决定, 有的由其他规则推导
只是举个例子, 不展开更多了, 我们发现”规则”有其作用范围. 规则在其作用范围内约束影响了所有事物. 我不禁想起了类型论和集合论. 那么另一套对我的定义呼之欲出了:
我似乎也不重要了, 我要的是世界观:
Definition1
其实已经说完了, 剩下的无非是给这些法则分个类, 找点古经中的印证, 再给一些这套哲学的实战罢了. 这就是我眼中的世界, 它是集合与集合的嵌套, 法则编织的蛛网, 晦明变化但又充满棱角.
余秋雨曾表达过对这个莫名奇妙世界的感慨(我不记得是哪本书). 诚然, 如果我们抛弃这数十年积累的认知, 但保留理性重新以新生儿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时, 会发现它非常奇怪. 人为什么有四肢且直立行走, 为什么会有地缘政治? 这与一个正常理性所能认知的优美圆润宇宙不同, 这些形态稳定的实在存在一个决定论. 这一世界观旨在与此, 从本质到具体层层叠叠的法则逐步决定了现实世界的五彩斑斓.
天道
第二个问题, 假如存在一个整体包含我们所有的现实, 所有的不同的星球和宇宙. 换句话说, 在这个整体之外空无他物(即便这个概念可能自相矛盾), 称之为世界. 那么请给世界一个定义. (不准再用反证法)
Definition2
为什么这么定义? 我也可以写的更晦涩一点不用皮亚诺公理, 因为我们需要的世界可以给出我们的所有数学, 数理逻辑, 欧式几何, 线性代数, 泛函分析, 乃至我不懂的代数几何, 同调同论论, 甚至包括各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上下限 (算法当然算数学, 一种有损耗的数学). 他们在我们的世界不依赖物质地成立. 他们是最本质的法则, 他们决定物理规律的正确性
没写完, 累了, 恶补数分去了